(资料图)
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讲述遭遇网暴经历,部分网友利用私信对其进行侮辱谩骂、恶意骚扰;某大学生在网络上恶意捏造黄谣,并将修改过的女性图片出售牟利;湖南桑植一名高三学生因高考誓词激情澎湃,被网友冷嘲热讽为“疯癫”……最近,几起网络暴力事件引发关注,让人们在震惊愤怒之余,更加呼唤用法治方式、法治办法彻底根治“按键伤人”问题。
谩骂抨击、侮辱诽谤、泄露隐私……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目睹网络暴力甚至是被其所伤的经历。敲敲键盘、动动手指,把恶毒观点和极化言辞释放到网络上,看上去无足轻重,实际上轻则侵犯个人名誉和隐私,重则使受害者蒙受心灵创伤。十亿量级的网民数量,任何小唾沫星在网络舆论的发酵下,都可能演变成一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暴风雨。
“按键伤人”者现实中可能温文尔雅,一旦躲进电脑、手机,躲在网名、头像后面,就可能换了一张面孔。“不用承担任何实际后果”的臆想,也增加了网络暴力发生的可能。要看到,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表达,这既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管束。无论披上怎样的网络“马甲”,谁都没有凌驾于他人正当权益之上的特权,也没有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自由。
有些人扮演“键盘侠”恶意编故事、带节奏,是因为有利可图。许多网络暴力事件中,都有某些网红、大V甚至普通网友故意参与其中蹭热度、赚流量,有时还有网络黑灰产业链的影子。为了获取流量和关注,不惜捏造、歪曲事实,炮制低俗谣言,恶语攻击他人。因此,扼住“带血”流量,重塑网络空间清朗,亟需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和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从全球范围看,网络暴力早已是公害。网络绝非法外之地,不断加强治理是近年来的大趋势。比如“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推出了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动网站平台参与协同治理,建立网络暴力预警、保护、防扩散等治理机制。网站平台其实是信息安全的“守门员”,既有法律义务也有技术能力,从源头上管住那些网络暴力者的“嘴”。
根治网络暴力,必须让法律长出“牙齿”。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两高报告也均提及治理网络暴力。不仅要立法反网络暴力,还要强化执法管好网络秩序,诉诸司法途径加以严惩,彻底扭转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特别是对那些网络暴力发起者,务须坚决“亮剑”。普法也应当重视起来,确保人人绷紧网络法治之弦。
生态毁坏了,谁也无法逃脱;法治失护了,谁也不能幸免。网民整体是温和理性、懂法讲理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风起哄不是常态。保持好依法治理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的良好态势,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依法文明上网、理性平和表达,共建良好网络生态,这不仅仅是文明倡议,更是守护每个人福祉的最佳选择。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