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上,五华代表团青少年也取得参加市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斩获123金79银84铜,位列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第一。
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
这并不是昙花一现,实际上五华青少年体育近年来已开启“乘风破浪”模式:参加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预赛),排名全省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斩获32金18银15铜的优异成绩;云南省第三届学生田径锦标赛,昆八中荣获初中团体总分全省第一,女子组4×400米接力打破赛会纪录,多人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暨第五届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比赛,昆十四中初中女足斩获U15和U13冠军……此外,五华区多所学校还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足球、排球特色学校,五华区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优良率连续2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足球
青少年体育成绩的不断攀升并非轻而易举,而是汗水和泪水浇灌的成果。近年来,五华区持续推进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科学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探索解决五华区青少年体育基础与训练提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短板,有效提升五华区青少年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教体深度融合,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击剑
补齐短板谋划新局
根据省、市级数届运动会的设立项目,五华区在现有开展的十一个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自行车、摔跤、柔道、举重、射击、击剑、啦啦操等项目,补齐了五华区参加往届运动会规程设立的所有项目。通过广泛调研,按照学校现有特点,结合区级代表队参赛需求,将五华区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设项增加至24项。通过推动和培育全区各学校、幼儿园申报布局布点总项目次达到105项次以上。
游泳
拓宽渠道合作共赢
五华区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省市高水平训练基地组建由高水平教练员、青少年优秀足球人才资源合作共建高水平的体育项目运动精英队伍,率先形成多渠道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通道。主动寻求与省体育局北教场体育训练基地等专业部门共建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点,逐步打通和完善五华区中、小、幼梯次衔接的训练网络布局,为五华区青少年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指导,为培育和建立高水平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提供输送通道。
网球训练
改革创新打造联赛
结合云南体育中考改革,五华区创新打造了与体育中考紧密联系的五华区“首善杯”系列赛事,设立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田径、啦啦操、棋类智力运动会等项目。积极探索和完善联赛制度,以足球项目为突破,通过“4+1模式”(即4天训练1天比赛),以四个片区为主要赛点,每周进行一个轮次的比赛,每轮次结束,及时总结,将比赛经验和不足融入训练,把训练成果带入比赛,如此反复总结,以赛促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指导各校园足球学校开展校园联赛,逐步形成班级—学校—区级的联赛运行模式。
体操训练
校内活动百花齐放
全面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由早操、大课间活动、和课后服务活动时间组成,1小时体育锻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的原则,注重在学生的主动性和活动的实效性上有所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同学的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锻炼的信心,对增强学生体质,推动五华区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各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亮点纷呈,内容丰富。
拳击训练
完善保障共促发展
将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青少年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效果,纳入五华区年终综合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中,以引导和督促学校认真开展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机制,努力营造家长关心、支持孩子参加体育业余训练和竞赛的良好氛围。在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中既考虑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更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学生运动员”的理念培养,在国家政策条件下不断拓宽“学生运动员”的成长渠道。
田径
如今,五华青少年体育已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各体育场馆、中小学的操场,早已掀起了一股股锻炼、训练热潮,五华体育小将们挥洒汗水、奋勇争先的身影,也成了一道道别致的风景。
云南网记者龙舟通讯员杨爽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