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预约到上海博物馆周末夜场的市民张先生带着孩子,邂逅了由上海博物馆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推出的“研色·良渚之夜”沉浸式综合艺术秀首场演出。纱幔与光影之中,现代舞者的身姿影影绰绰;鼓乐点点,模特们身着红、黑、黄等颜色的服装款款而来。
“古代文物跟时装秀有什么关系?”表演结束后,张先生的孩子发现,“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的文物颜色与这些服装颜色一脉相承。“原来历史文化从来不只藏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它潜移默化地浸润在我们生活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表演舞台也暗藏玄机
19时许,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里光影跃动,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举着手机全程拍摄的观众胡小姐是第一次近距离看现代舞和时装秀:“满脑子都是光影真漂亮,衣服颜色又鲜艳又脱俗。”
作为“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的策划活动之一,这场“研色·良渚之夜”沉浸式综合艺术秀包括“拂晓之前”“文明初生”“时光虚河”“流转节序”“美好共兴”五个部分,采用现代舞、服装秀、音乐秀和数字投影灯光秀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良渚核心色彩和文化元素,“以色彩为匙、美服为媒、秀展为桥,让观众沉浸式体验良渚穿越五千年的美学文化”。活动共持续两天,于8月25日和26日夜场期间举办四场,向公众免费预约开放。
首场活动结束,观众们纷纷步入展厅,才发现刚才欣赏的演出与“实证中国”展出的文物紧密联系。“数千年前古人的审美至今让人叹为观止。”胡小姐记得最后一套展示的男女礼服,以黑红两色勾勒出图腾纹路,与展厅里一件崧泽文化的彩绘陶壶和良渚文化的嵌玉饰漆阔把壶一脉相承。
就连表演的舞台也暗藏玄机。在上海博物馆2楼俯瞰演出的观众陈晓非发现,一楼大厅的舞台是圆形的,但打在演员身上的光却是方形的,整个中庭大厅也是方形的。“内圆外方”的造型与展览中大量崧泽、良渚时期的玉琮如出一辙,也与上海博物馆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结合的建筑外观一致。“从玉琮的形状到‘天圆地方’的观念,再到舞者们环绕舞台首尾相接的舞蹈,都有种‘循环往复、圆融和谐’的味道。”
从一个新角度欣赏文物
通过时装、舞蹈等现代表现手法来诠释文物,可行吗?在张先生眼里“十分可行”。“我很高兴孩子这么快发现舞台上的颜色与文物颜色是一样的。对于孩子来说,文物的细节和许多书面知识未必能理解,但颜色这类视觉感受是非常直接的。”胡小姐也表示,这样的跨界演出启发观众“从一个新角度欣赏文物”,“也希望现在的艺术家、设计师能创造有传承的当代之美”。
近年来,通过各类跨界活动诠释文物内涵,正在国内文博机构兴起,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与制作影视音乐剧《金沙》,洛阳古墓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推出了夜宿“剧本杀”。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跨界活动有利于引导大众更全面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博物馆不仅要研究、收藏和保护文物,也要阐释和展示文物。博物馆须具有‘可及性’‘包容性’,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并强调社区的参与,提供多种体验。这些都要求博物馆可以通过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跨界诠释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公众而不仅仅是专业人士或爱好者喜欢并共享历史文化。”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